创新微力量 | “安全环轨”破局高空作业隐患

导读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星空平台手机版赞助塞尔塔以“工装革命”践行科技创新,用“毫米级”微创新推动安全与效率升级。即日起,集团官微推出《创新微力量》专栏,聚焦一线“小装置”,揭秘巧思如何化解行业痛点。本期关注一款入选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的“一种高空环形移动安全保护装置”,看它如何以低成本实现“零风险”高空守护。

近日,由贵州公路运输设备物资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装置“一种高空环形移动安全保护装置”成功被收录到2024年度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并在“职工之家”APP进行展示。凭借巧妙的机械设计和极致的实用性,这一微创新成果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安全隐患,成为一线工人高空作业的“隐形守护者”。

传统困境

高空换钩如“走钢丝”,安全红线如何守?

以塔式起重机为例,为确保设备安全使用,作业人员需攀爬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平台,对机械进行设备维护、升塔加节等操作。传统安全措施要求工人“边移动、边更换安全背带挂钩”,面对平台结构间隙大、底部存在孔洞的作业环境,一旦遭遇设备抖动、强风或突发意外,极易发生坠落事故。“每次换挂钩都提心吊胆的,像在走钢丝一样。”一位资深塔吊操作员坦言。

创新突围

环形轨道+移动滑车,让安全“自动巡航”

针对这一难题,劳模工作室技术团队从一线痛点出发,设计出一套“低技术门槛、高安全系数”的解决方案。装置核心仅由环形轨道和移动小车构成:

环形轨道:套设在塔吊爬升套架外侧,通过固定装置锁定,形成闭合的移动路径,不影响塔吊的正常使用、安装和拆卸。

移动小车:搭载双滚轮结构,沿轨道滑动,顶部设挂孔与工人安全背带挂钩直接连接。

工人只需将安全背带挂钩固定在移动小车上,即可随作业位置移动自动滑行,彻底告别“手动换钩”。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却能规避传统操作的风险,还通过轨道限位和滚轮防脱结构,确保小车始终紧贴轨道,即使突发意外也能为作业人员提供保护。“以前觉得安全装置必须高大上,没想到这个‘铁圈圈’解决了大问题!”一线工人在采访中表示。

多维价值

安全提级、效率翻倍、成本严控的“共赢方程式”

安全账:试用期间未发生一起高空坠落事故,工人反馈“从想不到到离不开”“安全感提升100%以上”。

效率账:省去频繁换钩时间,工人心理负担减轻,操作流畅度明显提升,单次高空作业效率提升约30%,尤其适用于作业人员频繁移动的塔吊升塔复杂工况。

成本账:单套装置材料成本仅为150元,主要为废物再利用,可重复拆装使用,适配多种型号塔吊,投入产出比显著。

社会账: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小成本”实现“大安全”。

                                            “一种高空环形移动安全保护装置”应用现场

“一种高空环形移动安全保护装置”,是设备物资公司践行“微创新”理念的生动体现,用最朴素的机械原理,真正实现了“创新来源于现场,服务于现场”。未来,设备物资公司将继续深挖一线痛点难点,让更多“小创新”汇聚成服务一线的“大能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