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开放团组会,张胜林详解“世界第一高桥”!

3月6日上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向中外媒体开放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过程,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澎湃新闻、越南人民报等58家中外媒体124名记者前来采访。

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前段时间,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建成后将刷新多项世界纪录。我想请交通或者是桥梁建设工作方面的代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以及这座桥梁建成后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星空平台手机版赞助塞尔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全文如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这一“超级工程”的最新进展。这座桥梁不仅是我国交通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也是新时代中国基建实力的生动缩影。

第一,这是一座“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省境内高速通道,位于世界自然奇观“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风景区核心地段,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建设者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攻克了V形深切峡谷的险峻地形和复杂气候挑战。例如,我们首创了单次吊装215吨钢桁梁的智慧缆索系统,精度控制达到毫米级;研发了“分层薄壁直墙连拱隧道”等创新技术,实现了桥隧无缝衔接。可以说,这座桥的每一寸钢筋铁骨,都凝结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担当。

第二,这是一座展示中国创新能力的“标杆桥”,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力度。花江峡谷大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例如,针对峡谷强风环境,我们首创了新型气动翼板结构;针对高空作业安全,研发了全时态智慧监测系统。这些经验已被纳入国家桥梁技术标准,未来将惠及“一带一路”沿线类似工程。可以说,这座桥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更是人类挑战自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第三,这是一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桥”,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速度。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工程,更是一个从设计建造就融入了旅游功能的旅游设施,是一个旅游新地标。大桥建成后,将加速贵阳、安顺、黔西南城市群的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为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大桥所在的六安高速,也将成为串联黄果树、花江大峡谷等景区的“黄金旅游线”,预计每年可吸引百万游客,带动沿线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还将打造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是贵州桥旅融合的3.0版。

最后我想说,花江峡谷大桥的合龙,合的是民心、通的是未来。它不仅是贵州“地无三里平”历史的改写者,更是新时代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我们相信,通过这座桥,世界可以“桥”见贵州,“桥”见中国奋斗!谢谢!

【两会快评】合的是民心 通的是未来

“合的是民心,通的是未来!”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面对媒体记者对“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合龙的热切关注,张胜林代表的一句话,道出了贵州万桥飞架、通江达海的内涵要义。

  

从交通渴望到发展热望,在桥梁建设领域摸爬滚打30余年,张胜林亲历、创造、见证“世界桥梁博物馆”在贵州的崛起,抬头可见的骄傲越来越多,埋头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跨越江河百流、纵横山川沟壑,今天的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3万座,“出山”已无法定义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巨浪奔腾,高水平开放,成为当下贵州逐梦星辰大海的热烈追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当“世界桥梁之最”成为不断刷新的贵州风景,连接起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梦想与现实,我们有理由期待,路网纵横激活经济动脉,物流降本打通发展经脉,黔货出山劈波斩浪、多式联运汽笛交响、智慧物流引擎轰鸣,桥高人为峰,志越九州同!

        Baidu
        map